当前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关于印发《关于充分发挥全市国有企业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带动作用的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18日 11:28 信息来源:威海市总工会 阅读次数: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市总工会、国资监管机构国家级开发区总工会、国资监管机构,综保区总工会、国资监管机构,南海新区总工会、国资监管机构,市产业工会,市直机关工委工会,市直各单位工会:

现将《关于充分发挥全国有企业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带动作用的意见》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威海市工会     威海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

监督管理委员会

2023年4月18日


关于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推进产业工人

队伍建设改革中带动作用的意见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市委政府《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山东省总工会、山东省国资委《关于充分发挥全省国有企业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带动作用的意见》,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培养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为持续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新局面贡献智慧和力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国有企业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

(一)加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组织广大产业工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常态化组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企业、车间、班组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活动,团结引导产业工人听党话、跟党走。科学、精准做好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有机结合。持续深化“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创新构建弘扬“三个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赓续红色血脉“三位一体”思想教育模式,引导产业工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强化和创新产业工人队伍党建工作。加大在产业工人队伍中发展党员力度,通过计划单列、重点倾斜等方式,优先发展在一线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的产业工人入党稳步提高产业工人党员比例,确保保持在合理区间。加强企业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突击队、党员服务队、工人先锋号等活动,发挥基层一线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工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产业工人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及时把国有企业劳务派遣制员工中的党员纳入党组织管理,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切实增强产业工人先进性。

(三)提高产业工人政治地位。健全保证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制度安排,适当增加产业工人在全国有企业各级党代会、职代会、团代会中的代表比例。积极推荐产业工人中的先进模范人物和杰出代表作为地方党的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委员、群团组织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推进优秀产业工人在企业群团组织兼挂职工作,提高一线产业工人在企业群团组织中的兼挂职比例。

(四)提升产业工人法治素养。开展常态化法治教育,加大对工会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障法等涉及产业工人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落实。持续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国家宪法日等系列普法活动,联合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不断提高产业工人法律素养和诚信意识,引导产业工人依法理性有序表达利益诉求,坚决维护产业工人队伍团结统一和社会和谐稳定。

(五)以伟大建党精神鼓励引领产业工人建功立业。大力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开展国有企业艰苦创业史、改革奋进史学习教育活动,组织产业工人学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两路”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引导产业工人以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争当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先锋。建立健全荣誉表彰机制,规范做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工人先锋号等评选表彰工作。统筹运用传统主流媒体和各种新型传播平台,开展分众化、互动式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基地、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在广大职工中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二、构建完善国有企业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

(六)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落实企业培养产业工人的主体责任,建立覆盖广泛、形式多样、运作规范,行业、企业、院校、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企业要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确保60%用于一线职工培训。积极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推广“师傅传承大讲堂”“专家人才大讲堂”“班组大讲堂”等培训模式,积极推动技能传承和技术工人培养。鼓励企业开展“名师高徒”选树活动建立“师”“高徒”档案。充分利用“技能强国全国产业工人学习社区”“山东省职工网上学习系统”“一线职工创新成果孵化转化系统”等网络平台开展线上学习交流培训

(七)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切实用好“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产教融合激励政策,引导和支持企业与职校共建高职院校,把学校办成企业的培训基地,把企业办成学校的实践基地,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融合。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企业试点,支持劳模和工匠人才在职业学校和技工院校兼职教学。鼓励国有企业积极接纳职业学校、技工院校学生实习实训、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职业学校、技工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便利条件。建立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成本补助机制,健全考核认定办法,对符合实习实训要求的企业,按照一定标准补偿企业成本。

(八)改进技能评价方式。认真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人社部发〔2022〕14号)部署,健全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打破技能人才成长瓶颈,破除产业工人职业转换、岗位调整、职位晋级限制,在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全面推行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评价结果与人才使用、待遇挂钩,提高企业用人自主活力。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费用,可在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鼓励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积极探索开发新兴职业(工种)技能等级标准和评价规范,具备条件的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省、市职业标准。

(九)创新完善职业发展制度。全面落实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要求,在工程、农业、体育、工艺美术、文物博物、艺术、实验技术、技工院校教师等8个职称系列实现贯通。在企业试行设立特级技师,按照企业正高级工程师兑现待遇。改进高技能人才职称评价标准,淡化学历要求,加大对创新能力、现场解决问题能力和业绩贡献的评价比重,积极吸纳优秀高技能人才参加职称评审机构,参与制定评价标准。

(十)培养造就更多匠。坚持优中选优,扎实做好齐鲁(大)工匠推荐申报工作,持续开展威海工匠选树命名工作,健全完善以“威海工匠”为引领,以区市、产业、企业工匠为主体的多层级工匠人才培育体系,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齐鲁工匠、威海工匠。推进威海工匠学院建设,推动建成高水平工匠学院,培养一批高精尖缺工匠型高技能人才。开展一线职工“求学圆梦行动”,提升职工学历层次和技术技能水平,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三、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产业工人主力军作用

一)激发产业工人创新活力。广泛开展全员创新企业培育工作,引导企业高度重视创新、积极拥抱创新、大力推进创新、全员参与创新,最大限度释放创新创业创造动能。全面落实《威海市提升产业工人创新力指导意见》,大力提升产业工人创新力,利用好山东省职工创新创效服务基地,建设并发挥好市级工作站作用,组织优秀产业工人进行专题培训。举办全市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职工创新大赛,构建产业工人数字素养及技能发展培育体系。组织开展全市职工创新创效竞赛,广泛开展“五小”等群众性创新活动,大力开展“揭榜攻关”活动,有序推进职工创新成果孵化转化,不断激发广大职工创新创造热情,推动建设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

二)充分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作用。紧紧围绕国家、省、市、企业重大战略、重点产业、重要项目,鼓励支持劳模和工匠人才开展、参与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推动解决“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广泛组织劳模工匠“五进”活动,创新组织劳模工匠培训,加强学习交流,传承绝技绝活。大力培育创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加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建设,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依托产业链探索创建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发挥工作室在弘扬精神、创新攻关、技能传承、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广泛汇聚工匠人才集体智慧。

三)广泛开展技能提升活动。健全以企业竞赛为基础,以国家、省、市、区市和行业竞赛为主体,国内竞赛与国际竞赛相衔接的劳动和技能竞赛体系。围绕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国有企业新一轮三年改革行动任务,举办主要工种劳动和技能竞赛,激励广大产业工人不断提升技术技能水平。畅通一线产业工人继续学习深造路径,增加有工作经验的技能人才在职业院校学生中的比重。鼓励国有企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自主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提升企业职工技能水平和转岗转业能力。健全劳动竞赛表彰奖励机制,加大对先进集体和优秀产业工人表彰奖励力度,广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激励引导产业工人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建功立业。

四)加强企业班组建设。以强化企业基础管理为核心,以提高班组成员整体素质为重点,鼓励企业推行党建带工建、技能提升、安全生产相融合的学习型班组建设活动,积极开展班组创先争优劳动竞赛和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全面提升班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

五)强化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强化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积极组织开展“安康杯”“查保促”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提升产业工人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技能。落实劳动保护措施,加强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排查整治,开展“夏送清凉”活动,保障产业工人安全健康权益。把职业健康教育纳入产业工人教育培训内容,争创健康企业、争当职业健康达人,提高全体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最大限度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病危害。

四、切实加强国有企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组织领导

六)提高政治站位。国有企业党委要强化政治责任,把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作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群众基础、巩固国有经济主体地位的重要政治任务和具体行动,结合实际把改革目标任务纳入国有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七)加强统筹协调。国有企业党委要加强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组织领导,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纳入企业年度工作考核评价的重点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企业工会要在党委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牵头作用,承担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日常工作,抓好指导协调、组织推进、督促检查。要注重总结改革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在面上复制推广,推动上升为企业的制度性安排。

(十八)完善工作机制。市总工会、市国资委加强沟通协调,密切联系合作,采取督查、考核、评估等多种形式,加大督导推动落实力度,有效破解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各区市国资监管机构、总工会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通过召开工作推进会、现场观摩会、经验交流会等,创新推动各项改革政策举措在基层落地见效。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开展好的国有企业,优先推荐申报全国、省五一劳动奖等。